据Gartner10月21日消息,Gartner发布企业机构需在2026年着重关注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本次涉及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原生开发平台;AI超级计算平台;机密计算;多代理系统;特定领域的语言模型;物理人工智能;前置式主动网络安全;数字溯源;人工智能安全平台;地缘回迁。
欧盟委员会公布2026年工作规划“欧洲独立时刻”,建设更加主权和独立的欧洲
据欧盟委员会10月21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公布2026年工作规划“欧洲独立时刻”,建设更加主权和独立的欧洲。该计划旨在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这些挑战源于欧盟安全和民主面临的威胁、冲突和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经济和工业面临的风险以及日益加剧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欧盟委员会将精简繁琐手续,预计将在汽车、环境、税收、食品和饲料安全、医疗器械以及简化能源产品立法等关键领域提出多项简化提案。同时,实施对话和现实核查帮助委员会发现进一步简化的机会,包括减轻公民负担。
据英国政府网10月21日消息,英国驻东盟代表团当日在第25届东盟能源商业论坛(AEBF)上启动东盟-英国绿色转型基金(GTF)下的清洁与公正能源转型支柱,标志着英国与东盟战略气候与能源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第八期《东盟能源展望》,东盟目前是全球第四大能源消费国,预计到2030年,其能源需求将增长高达41%。该支柱将着重关注三大关键领域,包括清洁电力系统、绿色电网和工业脱碳,并格外的重视包容性和区域合作。
据IT之家10月18日消息,中国阿里云发布计算池化解决方案“Aegaeon”。该方案突破传统“一模型一GPU”绑定模式,通过Token级虚拟化实现多模型动态共享GPU资源,结合显存精细管理、KV缓存同步优化等技术,将模型切换开销降低97%,支持亚秒级响应。实测显示,在服务720亿参数大模型时,H20 GPU用量从1192个锐减至213个,降幅达82%。这项成果被认为是“首个揭示并解决市场上并发大语言模型服务存在过高成本”的公开工作,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优化思路。目前,该方案已落地阿里云百炼平台,明显降低硬件采购成本。
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资助的EQUALITY结项,在推动量子算法应用于工业方面成果颇丰
据量科网10月21日消息,欧盟“地平线欧洲计划”资助的EQUALITY项目已顺利结项。该项目围绕“在量子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条件下,开发可用于战略性工业场景的创新量子计算算法”这一核心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果。项目联合体在量子电路表示与优化、面向硬件限制的适配方法、量子比特噪声分析及其对实际计算的影响等关键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并针对量子电路进行定制化设计,以提高算法在实际硬件上的可执行性和性能。此外,项目团队还提出多项推动近期可用量子计算落地的技术突破,包括用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量子电路切分方法、结合盲量子计算的量子噪声估计技术、面向硬件的量子编译策略以及基于模拟量子计算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全新方案。这些成果为量子计算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加速了量子算法从概念验证走向工程化实现的进程。
沙特研究团队研制出全球首个混合CMOS芯片,有望推动电子设备小型化和性能提升
据中国科技网10月21日消息,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面向大面积电子器件的6层堆叠式混合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研究团队有效克服了芯片多层堆叠中把控制造温度的难题,所有工艺步骤的温度均未超过150℃,多数步骤甚至接近室温完成,明显降低了材料受损风险。同时,研究团队还对制造工艺进行了优化,使表面平整度优于以往。此前公开报道的混合CMOS堆叠层数从未超过两层,这一突破标志着芯片集成密度与能效迈上新台阶,有助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
日本日立公司与美国OpenAI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据大半导体产业网10月22日消息,日本日立公司与美国OpenAI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多个关键领域共同制定发展计划,结合各自优势推进可持续数据中心运营,加速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拓展全球数据中心。双方还将合作推动预制和模块化数据中心设计的标准化,重点保障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所需关键及长周期设备的供应。此外,双方还计划共同开发先进冷却系统和存储解决方案等关键基础设施组件,以确保AI数据中心的快速、可靠和可扩展部署。
据彭博社10月22日消息,美国OpenAI发布基于Chromium引擎的AI驱动工具ChatGPT Atlas浏览器。该浏览器将ChatGPT无缝嵌入每个标签页,提供实时内容总结、产品比较和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在任意页面开启侧边栏,与AI对话探讨网页细节,例如快速提取报告关键指标或对比电商商品规格,或直接挑战Google Chrome的统治地位。该浏览器最大亮点在于其代理模式(Agent Mode),该模式允许ChatGPT在浏览器中自主执行多步骤任务,用户只需下达指令,即可让AI处理复杂操作。同时,为应对潜在风险,OpenAI强调Atlas的严格隔离设计。Atlas通过代理模式将搜索与行动融为一体,或加速AI驱动搜索的转型。
据智药局公众号10月21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向AI蛋白质企业Caravel Bio资助780万美元,支持其构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和三个关键市场的研究:降低DNA合成成本、开发基于蛋白质的动物疫苗和创建低能耗化学制造工艺。该公司创建了全球首个用于蛋白质发现和交付的联合平台,致力于使用新的实验室方法和机器学习来加速无细胞定向进化。
据EC官网10月21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农业代际更新战略”,制定了明确的路线图,以支持年轻农民并吸引更多人从事农业。该战略旨在到2040年使欧盟年轻农民的比例翻一番,最终目标是年轻农民和新农民占欧洲农民总数的24%左右。
世卫和日本启动健康促发展领导者联盟,促进卫生系统投资并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与就业
据WHO官网10月17日消息,世界银行集团、日本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真正开始启动“健康促发展领导者联盟”,旨在推动将卫生系统投资作为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强韧性的战略。日本政府同时宣布了首批参与在东京设立的“全民健康覆盖知识中心”启动计划的八个国家。
据ScienceDaily网10月20消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Moorfields眼科医院研究人员招募了38名患者,测试了一种名为PRIMA的先进植入物。失明人士在植入这款创新型电子眼并配戴增强现实眼镜后,恢复了阅读能力。
据财联社10月22日消息,美国核技术公司Oklo与法国公司Newcleo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美国开发先进核燃料制造设施。该合作旨在加速先进反应堆部署,强化跨大西洋能源安全和国内燃料供应,同时利用裂变过剩钚作为过渡燃料。Oklo此前已被美国能源部选为先进核燃料管道试点项目公司,并在德克萨斯州和爱达荷州建设燃料回收及核电站设施。据悉,Newcleo计划为此投资最高20亿美元,瑞典铅冷小型堆技术开发商Blykalla也可能参与投资。
据小堆观察10月22日消息,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公布了Cascade先进能源设施的详细规划。该项目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是一个初期规模为320 兆瓦(e)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综合设施,将作为亚马逊与先进反应堆开发商X-energy于2024年宣布的5吉瓦核能合作项目中的首个重要项目,用于满足AI和数据中心电力需要。该项目首先将部署四台Xe-100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20 MWe/800 MWt),将由Energy Northwest拥有、建造和运营,目标在2030年代投入运营,远景计划进一步将该厂扩展至12台反应堆,实现总计960 MWe的发电能力。
据海军新闻网10月21日消息,美国公司Seasats在美海军演习中正式对外发布其新型无人水面艇“快鱼”(Quickfish)。该艇在演习中展示了包括超过35节的最高航速、任务载荷模块化及直观的自主操作界面等多项性能。此外,该型艇还具备多周海上滞留、隐藏式无人机发射舱以及几乎不依赖传统工具的船体设计等特有功能。据悉,该艇可扩展的船体设计有助于盟国快速形成自主海上安全能力。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日本等国的商业合作伙伴已与该公司签署协议,计划本地制造。
据国际船舶网10月21日消息,HD现代尾浦(HD Hyundai Mipo)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和机器人,成功实现了造船起重机吊耳板(Lug)的“24小时完全自主生产”,在韩国造船界尚属首次。HD现代尾浦的自主制造系统利用AI技术和8台工业机器人、2台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即使没有人员的介入,也可以24小时自动生产多种形态的吊耳板。吊耳板是船舶制造设备中用于连接吊装带、吊索具的核心部件,主要起到承重和固定作用。据测算,从设计到生产,吊耳板的全自动生产每年有望节约4.7亿韩元(约合235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据参考消息网10月21日消息,德国与冰岛决定深化军事合作,并于近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德国联邦国防军将利用冰岛现代化的港口设施,为其军舰、潜艇和补给船建立停靠点,并考虑短期部署P-8A“海神”海上巡逻机。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称赞冰岛为保卫北约北翼作出贡献。作为无常备军的北约创始成员国,冰岛外长贡纳尔斯多蒂尔则表示德国是欧洲安全的主导力量,双方计划在海军、空军以及抵御混合战争和网络攻击等领域加强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安全。
据环球网10月22日消息,新加坡首艘多用途战斗舰“胜利”号正式下水,该舰是新加坡海军迄今最大、性能最强且结构最复杂的军舰,也是计划建造的六艘同型舰艇中的首舰。作为舰队现代化核心力量,该系列舰艇将全面替代自1989年开始服役的“胜利”级导弹护卫舰。“胜利”号建造进度也较为迅速,从铺设龙骨到下水仅用时12个月。该舰下一步将进行舾装、系统集成与海试,预计六艘多用途战斗舰将于2028年起陆续交付。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该型舰被设计为无人机母舰,旨在支持空中、水面及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的集成与运用。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10月22日消息,韩国在ADEX 2025防务展上展示首款自主研发的高超声速空射导弹。该导弹名为“高超声速空对地导弹”(HAGM),由韩国国防采办计划管理局研发,专为KF-21战机研制,能够以超5倍声速的速度极速对地打击既定目标。该导弹弹头型号CTM-290,重约220千克,设计速度5-10马赫,射程500-1000千米。韩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导弹是韩国下一代威慑战略的基石,融合了先进推进技术与本土制造经验。
据theaviationist网站10月20日消息,荷兰与美国签署意向书,加入美空军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研发。荷兰成为少数获得CCA项目各层级完全准入权的国家,可针对欧洲战区提出独特需求,为跨大西洋自主无人机僚机技术交流铺路。当前CCA项目首轮研发正在推进,美方正聚焦“增量2”版本,将其作为向外国买家开放的核心契机,国际合作或催生出适配不同场景的差异化设计。
美陆军与Skyfoundry 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 AI驱动小型无人机集群系统
据defensedaily网站10月20日消息,美陆军与Skyfoundry 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 AI驱动小型无人机集群系统(AI-powered small drone swarm system),旨在提升战场侦察、自主导航与目标识别能力。该项目由陆军未来司令部主导,计划在2026年启动原型验证。此举反映出美军在“AI无人系统自主作战”方向上的最新进展,也标志着从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的战略升级。
据cnbc网站10月21日消息,美国Shield AI公司推出X-BAT隐形无人战斗机。该机垂直起降,属五类无人机,搭载Hivemind自主软件,可在无通信环境下操作。X-BAT采用F-16级发动机,配加力燃烧器和推力矢量喷嘴,航程超2000海里,具备内部武器舱和外部挂点,支持多任务如侦察和电子战。预计2026年秋季进行首次垂直起降测试,2028年全面飞行测试。
美国防部授予Viridian Space公司价值170万美元合同,用于为超低轨卫星研发吸气式推进技术
据payloadspace网站10月20日消息,美国防部授予Viridian Space公司价值170万美元合同,用于为超低轨卫星研发吸气式推进技术。该技术可让卫星在150-500公里高度利用高层大气氧气作为燃料,延长卫星在近地轨道的停留时间。根据合同,该公司将在未来两年整合推进系统组件并完成地面试射,计划2027年前开展部分技术太空测试,后续推进完整在轨演示验证。
NASA将开放“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合同,以确保载人登月技术如期开展
据edition网站10月21日消息,美国NASA将开放“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的合同,让SpaceX和蓝色起源都有机会提交加速方案。NASA代理局长达菲表示,SpaceX公司未能按计划推进载人登月版星舰飞船研制,这将影响后续登月任务时间表。蓝色起源公司已获得了一项单独的载人月球着陆系统(HLS)合同,负责为从阿尔忒弥斯5号开始的任务研发“蓝月亮”Mark 2着陆器。
据spacelaunchschedule网站10月16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312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9950颗,包括5236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8628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119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223次发射。
据nextspaceflight网站10月20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313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9978颗,包括5264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8656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120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224次发射。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314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累计发射量突破1万颗
据nextspaceflight网站10月20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314批28颗微版“星链”v2.0卫星,使该星座累计发射量突破1万颗。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10006颗,包括5292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8676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5年的第121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225次发射。
据Mining 10月2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正参与磋商,希望促成美资背景企业Cove Kaz Capital获得开发哈萨克斯坦位居全球前列的未开发钨矿床。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促成了Cove与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的谈判,但谈判已进行数月,且与至少一家愿意支付高于市场行情报价的国家支持的中国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据悉,美国政府正在考虑为该交易提供贷款,其正在通过国际贸易管理局发挥宣传作用,能够最终靠包括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和进出口银行在内的联邦实体为摆脱中国关键矿产依赖提供财政支持,这些机构的成立是为了为境外的私营部门项目提供资金。
据Mining 10月21日消息,国际金融公司(IFC)与英国私募股权公司Appian Capital Advisory已真正开始启动一项 总额1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目标是在非洲与拉丁美洲投资关键矿产项目。该基金由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提供的1亿美元初始承诺资金支持,投资将聚焦于对能源转型与数字技术至关重要的稀土、镍、铜、钴等资源。这项新基金是IFC首次与私人矿业投资者合作设立的基金,该基金首笔投资将投向巴西大西洋镍业公司位于圣丽塔的镍生产项目,预计该矿每年生产30,000吨镍,项目寿命达34年。
据国防制造10月22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高性能铝合金,其强度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研究人员通过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与机器学习算法,仅评估了40种可能的材料组分,便设计出3D打印高强铝合金的理想配方,而传统方法常常要模拟超过一百万种组合才能获得合适配方。经实验测试,该合金的强度是铸造铝合金的5倍,与7075锻造铝合金相当;在400℃下时效处理8小时后,该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达到395兆帕,比基准3D打印铝合金提高50%。该新型3D打印高强铝合金有望用来制造更轻、更坚固、耐高温的部件,在喷气发动机、内燃机、真空泵等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应用潜力。
据启元洞见10月22日消息,美国军用车辆制造商AM General公司宣布与机器人技术公司Carnegie Robotics及防务技术公司Textron Systems合作,共同开发针对美国陆军“中型模块化设备运输拖车”(M-MET)项目的新型无人地面载具(UGV)。该合作旨在交付下一代UGV平台,聚焦于自主后勤、机动性和作战能源弹性。该载具将能够自主完成在旅级支援区和前沿部队之间的物资运输和能源供应,以弥补美国陆军的后勤差距。
据国防科技要闻10月21日消息,美陆军第101空降师下属的机器人与自主集成局(RAID)推出ABE 1.01模块化低成本无人机。该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在20分钟内完成系统组装,造价仅约750美元,远低于同类商用无人机平均2400美元的价格。为确保安全可靠,各系统均由美制零部件构成。目前,ABE 1.01大多数都用在侦察监视,RAID正申请为其配备致命载荷(包括军用级塑性炸药C4)。为培养无人机操作员,RAID在坎贝尔堡成立了“专用可消耗系统学院”,开设了为期8天共计40小时的相关课程,强调在受控环境中对士兵进行无人机侦察和动能效应训练。
据国防科技要闻10月21日消息,美目标武器公司推出名为“拉勒尔模块化任务载荷”的机械臂系统,其安装在通用汽车防务公司的步兵班组车辆上,具备在移动环境中发射和回收无人机的能力。该系统采用天宝公司先进定位技术,可实现车辆运动与无人机飞行路径同步,精准发射和抓取飞行中的无人机;适配多种类型无人机,不依赖特定搭载平台,仅需部分改装即可安装于战术车辆、地面机器人或飞机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未来可与自主控制软件或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机群进行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