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左)、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左二)、中科院副秘书长何岩(右二)参观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成就展。
中关村从一个地理名词,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演化成今天的“中国硅谷”、“财智资源荟萃之地”、“创新中心”的代名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创业、创新故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10月9日开始的“创新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成就展”,让记者有幸对中关村科技园区来了一个全方位的接触,从而对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脉络、文化理念、创新之路、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产品、科研成果有了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认识,感受着它不断开拓创新的勃勃生机,更对它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走进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电子大屏幕不断播出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镜头。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成立是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英明决策分不开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等人,在中关村创办了第一个民营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先进技术服务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轰动示范效应。随后,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一批小型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关村成立起来,走上了科技服务、科技创业的道路,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中关村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肯定。198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在“电子一条街”的基础上,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立。成立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技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上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对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政策区域范围进行了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区十园”的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从统计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从1988年的527家现已达到21025家,从业人员从1988年的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90万人;实现总收入从1988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035.7亿元;上缴税费从1988年的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46.6亿元;出口创汇从1988年的0.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97.1亿美元。到200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各项指标较1988年相比有了快速的增长,具体反映在总收入20年年均增长40.6%;上缴税额20年年均增长42.9%;出口创汇20年年均增长49.1%。一大批民营高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新的产业业态和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
如今在中国,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首的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国家经济发展正产生着逐渐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被公众广泛认同。科技创造财富的传奇故事在中关村正轮番上演。今天的中关村是名流企业、名流人才、名牌产品辈出的创业宝地。从方正-王选、联想-柳传志和杨元庆、汉王-刘迎建、百度-李彦宏和华旗-冯军到曙光超级计算机、中星微电子、“神七”飞船、嫦娥奔月工程等等都与中关村有不解之缘,展会上你能够正常的看到许多优秀企业形式多样的精彩展示。记者在中关村展览会现场见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问及中关村20年来为何会产生这么多在中国乃至世界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和创业者?戴卫说: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中关村20多年来最深刻的变化之一。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理念、“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关村多年来始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中关村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有4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中关村充分的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法制建设、工商登记注册、经济统计、投融资、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中介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
正是源于这种“志在领先”的精神,当全国各地开发区处在长时间、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中关村却在作着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大力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民族品牌的艰苦探索。同时,就在“中国制造”的标签贴满全球的时候,中关村率先提出了“中国创造”。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中关村企业组成了TD-SCDMA、龙芯、闪联、新材料、SCDMA、下一代互联网、文化创意等10多个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开始从单个企业的独立创新走向了外部的联合创新,并向产业集群升级。中关村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成为首都吸收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就业的重要区域。相信在这种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中,未来的中关村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科技报国”的名流企业家,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
此次“创新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成就展”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论是在“助力国家重大工程”、“与世界新技术同步”、“信息强国 从芯开始”、“软件产业”、“科技奥运 创新圆梦”、“ 循环经济 绿色未来”、“生物产业”和“科技改变生活”展区,还是在一区十园展区,都能够最终靠文字、照片、实物、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让参观者近距离感知中关村20年的发展历史、科技成果以及当前中关村十大园区建设情况。从最早的386电脑、四通打字机,到联想最新款的计算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的中星微多媒体电子芯片、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从“非典”灭活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的成功研制应用,到龙芯CPU、北斗星导航系统、英纳高温超导线材等高新技术产品参与北京奥运会、嫦娥卫星探月、“神七”飞船发射国家重大工程,你会为中关村取得的辉煌成就震撼,为中关村科研成果取得的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所折服,为中关村日益完善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谐宽松的创业文化氛围、向世界创新中心奋进的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所激动、所吸引。谈及中关村未来的发展趋势、目标,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戴卫对展会现场的记者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真总结和研究了中关村园区20年发展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对园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在未来20年中关村努力成为全世界新兴创新中心的目标。同时中关村将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在继续保持中关村在电子信息技术引领科学技术创新优势的同时,在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制药等新技术领域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某些新技术如清洁技术与硅谷同步。
“创新之路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成就展”为我们展示了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无穷魅力。在科学技术对世界进步、综合国力提高,贡献一天比一天突出的时代,希望中关村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排头兵,不断开拓、创新奋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卓越的贡献。